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

朗县logo

朗县扎实推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工作

朗县政府网站:

2023年03月10日 17时35分

来源:拉萨日报

【字体:

打印本文

为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,朗县县委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全面贯彻落实区、市关于整改工作指示要求,凝心聚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,以“坚决、全面、系统”为整改原则,扎实推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,交出“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”的政治答卷。

坚持以更高政治站位谋划推动,凝聚思想共识

领导重视,组织有力。积极构建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的责任机制,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要求,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,县委副书记、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,先后召开专题部署、协调推进等会议5场次,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、下沉一线,前往实地调研指导5次。在县委、政府的统筹协调和部门的合作攻关下,决策部署落实更加有力,工作成果更加明显。强化学习,宣传有方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、县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带头学习,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区、市关于整改工作指示要求纳入学习内容,并适时调整工作部署,在精准施策的同时不断巩固和提升整改工作成果。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活动,在学校、寺庙、村委会等场所开展集中宣讲18场次,受教育群众1100余人次,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。压实责任,推进有序。对照督察反馈问题,认真反思梳理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,制定并印发《朗县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》《朗县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任务清单》,对主动认领的14个问题进行细化分解,明确责任单位9家、指定责任人9人,截至目前,已完成整改问题1个、整改措施3项,其他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措施全部达到序时进度要求。

坚持以更实改进措施精准施策,健全长效机制

完善城区管网。建立“生态部门监督+企业自主监测”模式,不断优化县域污水处理体系。投资3587.6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正常运营,每年投入运营经费167万余元,实现污水处理的长期规范化。完成4处入河排污口整治、1处入河排污口规范设置,铺设污水管网550米,逐步实现管网全覆盖、污水全收集、破损全修复、维护全覆盖的达标排放标准。规范垃圾处置。不断加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,根据农村垃圾漂浮性、渗透性较强的特性,累计投入资金460余万元,先后在全县建设了一批上有网状防飞顶棚、下有污水防渗设施的标准化垃圾收集池44座,行政村覆盖率达84.6%。另投资20余万元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点14座,推动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。推动生态恢复。把生态恢复治理作为推动改革发展、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工作的必要措施,全力做好2个露天采场的生态恢复治理,通过平整覆土、种植苗木、喷浆挂网等方式,累计完成74300平方米的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,正在积极恢复1670平方米。持续推动工字弄曲两岸森林抚育、“两江四河”流域造林绿化工程,重点谋划“江水上山”山体绿化工程,县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优化。

坚持以更严工作标准常抓不懈,交出满意答卷

在整改中做好服务。始终将环境信访工作抓紧、抓实、抓好,“12369”举报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,积极解决群众生态环境诉求,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“零容忍”,切实将环境信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。2022年至今共接到举报和检查发现问题9件,案件全部按法定程序得到妥善解决,办结率100%,保持了“零”环境信访的绝佳成果。在整改中立出规矩。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“村规民约”,每周至少一天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活动,每个村(居)至少保证有一支爱国卫生志愿服务队,6个乡镇出台环境卫生评比方案,流动的“红黑旗”擦亮了绿色乡村的幸福底色。每年从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经费80万元,专项用于生活垃圾清运,“村收集+乡转运+县处置”模式有长期保障。在整改中拿出新招。从2022年第二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中计划列支175万元,用于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。从全县1100个生态岗位中安排313个环境保洁员,量身制作岗位职责、管理办法,构建了“政府主导+群众参与”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。在6个乡镇成立垃圾兑换超市,建立“分类回收、定价兑换、集中处理”的运行体系,6家垃圾兑换超市年均兑换垃圾7余吨,兑换商品价值5.5万元。垃圾的二次回收成为农牧民群众全新风尚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信息